(资料图)
↑点击视频看车轮滚滚奔赴生活的美好
曾经
自行车是国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
留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
↑1989年广州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流。新华社记者 陈学思 摄
如今
自行车又从记忆中走来
载着国人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
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
再度风靡大江南北
↑骑行爱好者彭达(中)和“花young”户外车队在北京长安街上骑行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
在北京
川流的自行车再次成为
长安街上的一道风景
全长6.5公里的北京自行车专用路
连接回龙观和上地地区
受到通勤族和健身族的欢迎
↑市民骑行在北京自行车专用路上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
在广东深圳、云南大理、江苏镇江……
一条条骑行绿道
与水相依与花相伴
成为骑行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
↑骑行爱好者杨晓辉(左)、张倩在深圳湾骑行。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
↑骑行爱好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生态廊道骑行。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
↑骑行爱好者在云南大理洱海生态廊道骑行。新华社记者 崔文
↑骑行爱好者在江苏省镇江句容市天王镇骑行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
挑战自我
拥抱自然
自行车已然摘下通勤工具的标签
成为人们
追求健康生活和诗意远方的载体
↑来自广东的骑行爱好者潘有辉骑行在云南大理洱海边。数月前,他从佛山出发,一路骑行抵达大理。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
↑来自广东的骑行爱好者潘有辉在云南大理洱海边休息。数月前,他从佛山出发,一路骑行抵达大理。新华社记者 崔文 摄
↑一名男子在云南省昆明市郊进行山地自行车越野训练。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
自行车“回潮”
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
一些企业瞄准市场需求
海内外订单持续增长
↑在江苏省句容市瑞波斯特运动用品有限公司,工人在生产骑行服。该公司每月生产约1万件自行车骑行服,供应国内外市场。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
加大科研投入
提高产品质量
不管是国家山地自行车队仅重9.6千克的“奥运战车”
还是街头巷尾的“通勤神器”
企业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
满足消费者多样化、专业化的需求
↑在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,工作人员检测自行车零件吊耳的硬度。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
↑在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单手轻松拎起由超轻碳纤维材料打造、重量仅9.6千克的“奥运战车”。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
(来源:新华社)
统筹:王长善 编辑:刘瑶